阳澄湖大闸蟹驰名全球,深受广大蟹迷朋友的喜爱,为什么会这样呢?总结起来,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高品质,体肥味美的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一般三个就有1斤,最大的可以达到1斤重。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风送爽、稻米成熟飘香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即常说的“蟹黄”,雄者如白玉状,即常说的“蟹膏”,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为什么它能如此独特,当然与阳澄湖独特的养殖环境有很大关系,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淳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得宜,而且阳澄湖是长江口大闸蟹洄游路线上距离入海口最近的一个湖泊,水深只有1.5米至2米,水质清澈、水草茂盛、水面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湖中丰盛的水草,不仅为大闸蟹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也把它们腹部的甲壳打磨得洁白晶莹;而湖底硬结的泥土给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运动场地,在铁板沙一样的湖底大闸蟹锻炼得四足坚实有力,肉质也更加富有弹性、味道甘甜。因此,阳澄湖大闸蟹便有了“蟹中之王”的盛名。如今,随着养蟹业的迅速发展,阳澄湖大闸蟹一枝独秀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阳澄湖的秘密,也演变成了养殖优质大闸蟹的“阳澄湖生态条件”。所以,阳澄湖蟹的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大大的与众不同。形态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呈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肚脐、甲壳晶,莹洁白,没有黑色。
2、 名人效应:
阳澄湖大闸蟹在历史上就因其优良品质为文人骚客所赞颂,也是对其品质的肯定和认可,民国早年的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是个嗜蟹之人,每年深秋必定南下行医一次,醉翁之意不在行医而在吃蟹。 中医界有“南张此施”之说,即南方的张简斋,北方的施今墨。他把各地的蟹分为六等:一等是湖蟹,阳澄湖、嘉兴湖是一级,邵伯湖、高邮湖是二级;二等是江蟹,芜湖一级,九江二级;三等是河蟹,清水河一级,浑水河二级;四等溪蟹;五等沟蟹;六等海蟹。阳澄湖的蟹正好排在前面,当然是蟹中魁元!而今已经故去多年的北京名医施今墨老先生实际上成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免费形象代言人。
另外一位是章太炎先生的夫人汤国犁女士,其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可以看出章夫人对大闸蟹的肯定程度!
再可以追溯更远一点的人物,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饕客们怎可错过这个大快朵颐的好时机,这不吃大闸蟹的季节又到了!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这个才是真正大闸蟹给食客的印象!